文物寄存办法惹争议 学者吁台北故宫应有使命感******
中新网12月20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兰千山馆”文物因寄存合约期满,台北故宫以院区库房空间有限,倾向不再续约,引发争议。岛内多位学者19日在一场公听会呼吁,博物馆应以公共性为目的,机关的使命感应永存于心,即便是寄存,都应有相互信赖与尊重的过程。
台北故宫院长吴密察。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刘宗龙 摄台当局“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19日举行“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来作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听会,就寄存办法的变革等问题,邀请学者专家进行讨论。
台北故宫院长吴密察称台北故宫典藏的质量很丰富并不需要以私人寄存的方式来弥补典藏。
吴密察说,台北故宫寄存办法的变革是为了“符合博物馆的公共性”,将以捐赠为前提的方式进行寄存,执行上分成两种方式:一是合约到期后即启动捐赠的审查程序;另一是在合约期满后确认寄存人同意捐赠,启动审查程序,若无捐赠意愿则由寄存人取回。
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教文体育组召集人陈学圣认为,吴密察的说明,让人不解为何历经8任院长都相安无事的制度如今却“崩坏”,寄存制度被院长视为只是沦为有钱人的仓储?
还有多位学者均指出,博物馆应以公共性为目的,一旦做出决策,影响的不只一代人更是后代子孙参与或接近文化艺术的权利,即便是以捐赠为前提的寄存,都应有相互信赖与尊重的过程。
东吴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刘维公则提醒,以捐赠角度看,重要文物要求捐赠在实务上可行性非常低,一旦文物迁出,再拿回来或借展的成本会超乎想象。
降低死于癌症或心脏病风险 高强度锻炼几分钟也有效****** 因为缺少大块空闲时间健身而放弃锻炼?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即使每天只花几分钟时间进行高强度锻炼,比如快走、干体力活,哪怕是和孩子或宠物玩耍,都可能有助降低死于癌症或心脏病的风险。 悉尼大学研究人员随访超过2.5万名平均年龄61.8岁的英国居民,其中约56%为女性,平均随访时间6.9年。其中一些人每天都会有简短、剧烈的活动形式,如跑着赶公交车、走楼梯或做需要较多体力的家务活。 研究人员发现,与没有间歇性剧烈活动相比,每天分三次进行总长4至6分钟剧烈活动,关联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多至49%,关联癌症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多至40%。
|